作者:崔兴毅 张妍 刘庆忠 任永建
日期:20220922
期号:5450
版号:1
版名:要闻
省份:湖北
在刚刚结束的6月至8月,一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的高温天气席卷整个湖北,超过35℃的高温日数达38.6天,湖北省电网负荷屡创新高。在严峻的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挑战面前,全省未出现一次拉闸限电,保证了城市运行、生产发展、居民生活的基础用电需求。
湖北省电力供应靠什么顶住了高温热浪的攻势?靠的是气象部门聚焦风光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大力发展能源气象服务的有力加持,是精细化气象服务融入能源生产、输送、消纳全链条、全周期的有益探索,更是气象部门与能源企业深化全产业链、伴随式、定制化气象服务合作成效的强大支撑。
追风捕光 气象资源变能源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能源消费大省湖北来说,既面临“缺煤、少油、乏气”能源供给支撑的紧张现状,又扛着能源需求刚性增长和“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双重压力,这对深入掌握本省可开发利用的能源资源并精准有效利用提出了新要求。
一直以来,湖北省气象局不仅为火力发电等提供气候可行性论证,还抓住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特点,充分发挥长江流域气象中心职能作用,为长江干流6座梯级电站和支流79座水电站开展流域智能网格预报、致洪降水风险预估等服务,助力长江流域水电能源利用效率评估和精准调度调配。此外,省气象局开展了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电力能源供需结构及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预估研究,并开展了未来百年气候变化对三峡水库防洪、供水和发电等效益影响的综合评估,为流域水资源规划和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发展低碳绿色能源成为湖北省委、省政府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湖北风光资源是否有发展潜力?风光可开发量能否支撑能源替代?风光资源空间分布如何?优先开发策略是什么?如何服务能源保供?回答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支专业团队。
2010年,湖北省气象能源技术开发中心经省编办批复成立,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预报等创新工作,能源气象服务专业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3年,省气象局成立能源气象服务业务创新团队,紧紧围绕本省大力发展风光水清洁能源电能的战略规划,致力于研发风电场、光伏电站宏微观选址、资源评估、发电功率预测、运维、气候影响评价、生态修复论证等全链条服务关键技术,利用长年积累的资源年景评价及中长期趋势预测资料,为全省发展新能源提供生产、输送、消纳的全链条气象服务。 (下转第二版)
修改日期:2022-09-22 10:03:10
《中国气象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仅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气象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气象报》(电子版)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否则,中国气象报社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气象报社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40979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80007 京ICP备070094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