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屈辰
日期:20220906
期号:5439
版号:1
版名:要闻
省份:
◇今年夏季,我国出现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综合强度最强的极端高温事件,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的特点
◇1961年至2021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的区域间差异明显:青藏高原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多趋势,西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中国气象局将重点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水平和服务国家战略决策的能力
“42℃排不上全国高温前十”——8月中旬网络上的热搜,足以证明今年的高温强度。
国家气候中心日前确认,6月13日至8月30日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我国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同时,全球多地也饱受高温困扰。缺电、干旱、火灾等因高温带来的次生灾害不容忽视。
今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强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风险日益增长,升温形势会让世界在今后20年面临多重气候危害。
气候变化正深刻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安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和形势更加复杂。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科技支撑部门,中国气象局以保障国家气候安全为目标,在气候变化监测和影响评估等领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治理,助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我国高温热浪事件可能发生得更加频繁。中国气象局将重点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水平和服务国家战略决策的能力。”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毕宝贵说,中国气象局将强化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理论、技术与应用示范研究,整体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支撑能力,打造国际和区域先进水平的气候变化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平台,增强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区域性高温持续发生
《瞭望》:此次高温事件,有着怎样的特点?
毕宝贵:今年夏季,我国出现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综合强度最强的极端高温事件,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的特点。
6月13日至8月30日,区域性高温事件持续79天,覆盖范围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全国有23个省(区、市)出现40℃以上高温,重庆、湖北等地的日最高气温曾达到或超过44℃;全国有366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上海徐家汇站(40.9℃)追平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154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连续2次或多次创历史新高。
本次极端高温事件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持续高温热浪使得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来水量持续走低,出现长江水位“汛期反枯”的现象。川渝地区20多座水库干枯,水力发电量减少。用电需求创下纪录,引发部分地区供电短缺。
不仅我国,今夏全球多地也出现了极端高温事件。欧美多地高温打破历史纪录,英国出现史无前例的大范围酷热高温,法国多达70个省份发布高温警报,葡萄牙出现47℃高温。美国南部多地也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未来全球极端热事件(包括热浪)将继续增多,强度加强。中纬度和半干旱的一些地区以及南美季风区,是极端高温上升幅度最大区域。
全球变暖仍在持续
《瞭望》:此次高温事件背后有何深层次原因?
毕宝贵:造成持续高温天气最直接的原因,是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北半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以及全球变暖加剧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等共同影响的结果。(下转第二版)
修改日期:2022-09-07 09:56:27
《中国气象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仅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气象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气象报》(电子版)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否则,中国气象报社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气象报社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40979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80007 京ICP备07009419号-1